你的衣櫃裡,一定有一件牛仔褲!它可說是跨世紀、跨階層、男女老少各年齡層的服裝必備款。
這經典不敗的流行,在 2017 年進化成「破洞牛仔褲」,誇張的破壞感,讓許多人感嘆「流行真的很難懂」。但是製作這條時尚破褲的背後,賭上的是血汗勞工的生命安全。

破洞牛仔褲退潮後,會否造成過剩產出與大量廢棄呢?

一條破洞牛仔褲的誕生

製造牛仔褲的陳舊感 背後是工人的血汗

「孟加拉」成衣出口量排名全球第二,僅次於中國大陸,全國八千多家紡織廠,超過五百萬名勞工靠成衣為生。

這間「做舊」牛仔褲的工廠,工人熟練的將牛仔褲套上破洞模板,用手工賣力的磨出破洞,製造出刷白、破洞的效果。

早在 90 年代,牛仔褲「做舊」開始流行,許多工廠採用噴砂工法快速磨損布料,導致工人吸入二氧化矽晶體,罹患「矽肺病」喪生,所以歐美國家已禁止這種工法。

為了加快「做舊」的工序,牛仔褲生產商以「雷射」與「人工」並行的方式,製造牛仔褲的破洞及陳舊感。

90 秒內在布料上燒灼出洞或磨損牛仔布表層,再由工人手工撕開、打磨、抽出線頭,取代過往複雜工序,以及後續洗舊作業使用的化學物質。

其實,製造牛仔布,本就是高耗能、高汙染的過程。用 Google 關鍵字搜尋「牛仔褲 耗水」,0.3 秒就出現 166 萬筆的資料,各類數字說法不同,卻唯一指向一個結論

→ 製造純棉牛仔褲,用水量相當驚人!

業界估計,做一條牛仔褲,需要染色、漂色,經過不斷洗滌,大約耗費 50 公升的水。如果加上前端的棉花種植,根據 WWF(世界自然基金會)的研究指出,製造一條牛仔褲大約需要用一公斤的棉花,平均需要用水 8500 公升。

在孟加拉一間牛仔褲染整廠裡,小小的染料房,飄散出濃烈化學藥劑的味道,染布工人幾乎都是徒手接觸染劑,身體暴露在重金屬和塑化劑之下,對健康的危害極大。

孟加拉貧民區的居民,不論是生活或農作都傍河而居。染整廢水排入河川,透視度幾乎是零,實地檢測 pH 值,介於 10 與 11,已是強鹼。

把取樣的廢水帶回台灣檢驗,錳和鉛的重金屬值,超過台灣河川基準值的 2 到 3 倍。

染整廢水從 SAVER 紡織工業區排出,一牆之外,竟有大片稻田,重金屬的層層累積,使得農作物枯死的面積,不斷擴大。

滲入農民皮膚的毒害,正一點一滴侵蝕他們的生命。

工業廢水從上游排放到下游的 BURI GONGA 河,在河邊洗衣、洗澡,是這裡居民的日常。

現場採樣河水,帶回台灣化驗,重金屬的鋅含量,超標 12 倍。

歐美與中國大陸環保意識抬頭,汙染性高的紡織業移往國外設廠,但是環境汙染沒有國界之分,最終影響到的是全球生態體系。

這條破洞牛仔褲誕生之後,它的一生又會走上什麼樣的旅程呢?

二手衣的命運

快時尚盛行,消費者購買力永遠跟不上流行的速度。
您可能會想,不穿了可以捐給公益團體、捐給非洲啊!
但事實真是如此嗎?
… 繼續閱讀

當紡織遇上科技

從紡織原料生產到成衣製程,約用到八千種化學物質。
環保意義抬頭,各國法規日趨嚴格,產學界正努力淘汰有害的化學製程。
… 繼續閱讀

企業社會責任

永遠少一件衣服的消費慾望,讓衣服淪為拋棄式物品,科學家努力研發新技術;企業回收衣服做製,共同為垃圾危機找解方。
… 繼續閱讀

永續時尚 從教育翻轉

循環時尚運動興起,
源頭改變成衣製程、
舊衣回收再生,
邁向循環、零廢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