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紡織遇上科技 時尚不再汙染 紡織業是全球最大汙染源之一,生產過程估計用到八千種化學物質。 在環保意義抬頭,各國法規日益嚴格的情況下,產學界正努力淘汰有害的化學製程。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成衣供應國,年出口額逾 1500 億美金。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的這家台商紡織公司,從原料、製程到化學藥品,完全符合環保標準。 孟加拉有 4 千多家紡織廠,合格大廠依法處理染整廢水,但心存僥倖減工偷排廢水的業者,亦所在多有。 專門接大品牌訂單的孟加拉台商,提撥生產成本的 5% 到 10% 處理廢棄物,品牌商也會定期抽檢處理過的汙水,一旦超標就取消訂單。 實地檢測的紡織廠廢水,pH 值介於 6 和 7 之間,呈中性。 ▍減少染整廢水量 生質染劑立大功 紡織業產生的廢水及汙染物中,染整廢水占 80% 。 平均製造一噸的布,要用掉一百倍的水。 台灣工研院設計菌種基因,產生會生成顏色的菌種,進而作為生質染劑。 生質染劑跟坊間的植物染相比,同樣是無毒低汙染,但植物染,不易上色,品質難掌控,無法達到商業化量產標準。 且從改質到發酵代謝,只要花一到兩天。不過,目前染色材質只限羊毛、蠶絲、部分尼龍材料。 產學界的種種努力,就是希望讓紡織工業,擺脫汙染工業之名,走向綠色環保的永續產業。 紡織品回收再生,閉鎖循環永續利用 打破快時尚、高廢棄,從學校教育開始做起。